为开展好“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9月3日,公司党委组织80多名干部职工、知识分子,前往铜川6号信箱旧址参观学习“三线建设”历史足迹,理解感知“三线精神”深刻意义,感悟新时代使命担当重任。
铜川六号信箱是原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战备庫所在地,位于铜川市北40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沟。6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国防军工生产蓬勃发展;同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危机严峻,以美苏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密谋全面封锁围堵中国,企图摧毁中国核试基地,扼杀国防工业发展,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国内稀有贵重金属匮乏、国防军工生产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为确保战时军工生产不受影响,发出了“要准备打仗”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并按照平时供应军品生产、战时保证军品生产的“平战结合”方针,做出了三线建设战略部署,决定把国防军工单位——第四机械工业部战备物资庫迁移到西南西北的大山深处,地址选在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十分隐蔽安全的半截沟,于1965年下半年建成投用。
那时候,选调来支援三线建设的人员涉及十三个省市的4个民族。当时,这里位置偏僻、峡谷幽深、交通不便、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上级一声令下,正值花样年华的20來岁的同志,从全国各地打起背包就向这里出发,有的领导谈话后两天内从繁华的大城市风尘仆仆赶到这里,包括从上级分配而来的退伍专业军人。到这里后心里的落差有多大可想而知。庫区建设初期,条件简陋,同志住的是四面透风的干打垒房,吃的菜靠平时业余时间自己种植,生活饮用水要在小河沟里去挑。冬天生活特别艰难,在冰滑的河沟里挑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蔬菜不足,每家吃的饭菜都很简单,大多是靠开荒收获的土豆或大白菜补充过冬,吃点新鲜蔬菜只是一种奢望。那时候物资出入庫,除极个别的东西用机械运送外,几乎全靠人工搬运,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也无论是保管员、提货员、搬运员,思想始终紧绷着一根炫,随时收货发货,从不懈怠。即便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六号信箱的建设者们,默默奉献青春,团结奋战、克服困难,无怨无悔。他们当年为国家担当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令人钦佩,值得颂扬和学习。
在听取当年在库区工作过、现在依然留守在此的老革命李德文老人的详细介绍和现场参观后,李科社感慨地说:“战备物资库的同志们,当年抱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三线国防军工建设事业的初心来到这里,忠诚地坚守在大山深处,他们一干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在这里默默无闻奉献青春,很多人还奉献了子孙。那个年代的人,思想质朴,少有私心杂念,不拜金,不逐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想着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品德高尚,精神可赞。今天我们来这里参观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为国防战备、为国家安宁做出牺牲的崇高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在新中国建设初期、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为国家军工建设‘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敢为人先’的三线精神;学习他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奋斗精神。今天在美国排华反华、对我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实行全面打压的形势下,我们要在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双循环”号召的同时,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要提升过紧日子的意识,大力弘扬厉行节约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多措并举搞好开源节流、降耗节能、修旧利废、增收节支工作,促进公司平稳健康和谐发展。”(陈练斌 陈争向 马瑞锋)